作者:臧木銘
創業者、獨立撰稿人、高中女生的父親
硅谷新教育 GetEdu 創始人
喜拉雅教育 Hilaya 創始人
現在的孩子們,普遍很忙很累很焦慮。從出生開始,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。要進好的幼兒園、小學、重點中學,然後考進名校藤校。畢業後,希望進入大公司、熱門創業公司。男婚女嫁的時候,要在茫茫人海里,找尋一個有感覺的合適的伴侶。
我們做父母的,更忙更累更焦慮。大部分家庭就一個孩子,不容許試錯,也沒有經驗可談。很多父母,更是成天泡在家長群和育兒教育講座里,四處取經。最常見的是,辛辛苦苦淘來的信息和育兒經,還不被自己的孩子接受和感激。
我既是可憐天下父母親這個巨大的群體之一,也因為業務的關係,接觸了很多教育界內人士,以及和更多的父母親客戶們深入聊過。本文着重來分享兩個最重要的話題:
為什麼以及如何幫助孩子獨立成人?
為什麼以及如何讓孩子真心快樂?
先說,獨立成人。
我一直相信,每一個孩子從呱呱落地,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。
這個獨立的個體,雖然承載着父母的基因,也必然會有原生家庭的烙印,但並不代表父母親就對這個孩子,有至高無上掌控一切的權力,或者對父母必須無條件地言聽計從。
孩子小的時候,家長的主要角色是監護人 (Guardian). 這個時候,我們必須無條件地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,並提供穩定的家庭環境,讓孩子能從幼童成長為少年。
孩子進入青春期,家長就要開始轉變成導師 (Mentor). 導師對學生,還是有相當的權威和影響力,尤其是人生觀的奠定,但是生活上的事情可以逐步放手。
而當孩子進入高中,家長就主要成了教練 (Coach). 和任何一個運動員和教練的關係一樣,他們之間是平等的,只是術業有專攻:運動員負責技巧和執行,教練員負責策略和分析。
等到孩子十八歲出門了,家長就是副駕駛 (Co-pilot). 老司機還可以指導新司機,如何開車如何避免被撞車。但是孩子坐在了駕駛員的位子上,踩油門還是剎車,開高速還是土路,就不是副駕駛該嘮叨的事情了。
如何幫助孩子獨立成人?
首先,從小就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,無論他的學習有多繁忙。很簡單:他不可能在十八歲離家之前的 24 小時,突然就學會洗衣服、做飯、打掃衛生、整理房間。為什麼不能循序漸進地培訓他呢?
第二,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做決定。孩子遇上問題,來請教父母,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:「你應該這樣這樣」。 第一個問題可以是:「我也不知道最好的決定是什麼。你會如何分析呢?我們一起來談談吧。」 獨立思維能力就像體操運動員和雜技演員的訓練一樣,從小開始,多年訓練,才能見效。最後,孩子的獨立思考和決斷能力,會讓父母親欣慰而訝異。
第三,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和失敗。我女兒今年夏天剛拿到駕照,很興奮。有個周末,她開車出門,被另一輛車撞了。不僅如此,那個肇事的司機,還當場逃逸了,還好人沒有大事。這是她的第一次車禍,心裏非常忐忑和懊惱。她打電話給我,問我應該怎麼辦。我詢問了基本情況之後,很冷靜地告訴她:第一,如果人沒事,一切都好;第二,每個新司機在開車第一年都會有車禍,這也正常;第三,回家後請她自己聯絡保險公司和警察局報案,熟悉整個流程。女兒開車回家,連夜處理完整件事情,對我說了好幾遍,thank you Dad. 我也很自豪和感恩,對這件突發的事情,我的指導和女兒的執行,都幫助她的成長。
為什麼需要幫助孩子獲得真心的快樂?
這些年,我遇上過不少不快樂的人,無論是在學校里、職場上還是社交場合。嚴格意義上來說,是他們很難真心快樂。
這些年,我也遇上過不少非常樂觀的人,無論他們經歷過怎樣的艱辛和磨難。甚至有時,我都不禁在想,如果是我處在 TA 的位置,我還能像那樣的樂觀嗎?
不用說,真心快樂,是現代社會人最難做到的。而我們的孩子,從出生以來,雖然看似衣食無憂,但是他們的生存環境面臨的壓力和困惑,尤其是國內社會結構和經濟階層的轉型,多種價值觀和多種受教育方式的並列,對他們來說,比我們當年高考獨木橋一條路,要複雜得多太多了。 一個未成年的孩子,要考慮那麼多,不容易。一個從小不知道什麼是真心的快樂的孩子,長大了以後,也很難得會真心快樂。成年人的世界,只會更複雜。
如何培養孩子獲得真心的快樂?
支持和保護沒有任何功利心的簡單的愛好。也許孩子喜歡畫動漫,或者唱歌。家長們,請你們不要急着去報課外動漫班、請聲樂教練,然後急吼吼地報名去參加中國好生意海選或者動漫大賽。允許孩子就這麼玩,沒有目的、沒有目標,然後真心為孩子喝采。我女兒小時候想學英式騎馬,我們就每周送她去馬場,學了幾年,每次去都很開心。有人問:能不能以此而申請上名校?(回答是:沒有任何用處)是不是要參加美國的專業馬術比賽?(回答是:我們沒那個時間和精力)我們統統不關心不在乎,孩子開心就好。
父母和孩子,多讀紙質書,限制電子設備。 我們很早就給了孩子一個普通手機,後來升級到了愛瘋,再後來我們和女兒各出一半的費用給她買了蘋果手提電腦。我們不用簡單的 「我不給你手機/電腦」 來限制她,而是自己以身作則。在我們家,是絕對看不到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或者看電視,孩子邊吃邊看手機這種事情的。很多個周末,我們全家都放下手機,窩在沙發上或者我們的主卧室地毯上,曬着太陽,喝着茶,看紙質書或者雜誌和報紙,休閑地過一天。一個有自制力的孩子,一個學會沉靜閱讀的孩子,那種內心的快樂,是無人無事可用影響的。
走出自我,幫助別人。 我一直相信,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助的地方,每一個人也都有幫助別人的資源。至於是否出言求助,或者是否出手援助,是一個非常個人的選擇。在我的人生中,尤其是在職場和創業過程中,我常常扮演着求助者和幫助者的雙重身份。我每次幫助別人的時候,哪怕是自己精疲力竭一頭包的時候,既可以幫自己轉移注意力減低焦慮,更有一種從心底里獲得的真心快樂。 我們這麼做,孩子會默默地注意到。父母常常熱心助人的,往往孩子也就學樣,去思考和實踐他們如何幫助別人。反之,父母成天只考慮自己和自己的孩子,到頭來,可能對他們最冷酷最不關心的,也是他們自己的孩子。
下一篇:為什麼要讓你的孩子學帆船?。